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领学人:王华
学习时间:2022年3月29日
地点: 体育部理论教室
来源: 人民日报
学习内容: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权利。我们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我们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我们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四是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五是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六是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要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中国人权发展道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人权,不能以别的国家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搞双重标准,甚至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要把握战略主动,着力讲好中国人权故事,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增强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坚决杜绝因司法不公而造成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对一切侵犯群众合法权利的行为,对一切在侵犯群众权益问题上漠然置之、不闻不问的现象,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坚决追责。
习近平指出,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人权知识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人员的人权知识培训。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促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要依托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提炼原创性概念,发展我国人权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加强人权智库和人权研究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学术精湛、熟悉国际规则、会讲中国人权故事的高端人权专家队伍。
习近平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要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广泛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
领学人:李玛丽
学习时间:2022年3月29日
学习地点:体育部理论教室
来源:湖南教育厅官网
学习内容: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工作特别是“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实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重大专项,深化“四史”教育。继续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研究和阐释。推进湖南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壮大全省教育融媒体矩阵,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
2.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完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地落实专门机构和工作力量,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校外培训综合执法机制,探索教育部门执法队伍建设。设立改革试点项目,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全面规范培训预收费和资金监管。开展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实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管理,严格培训材料管理。开展整治校外违规培训攻坚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培训反弹。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推动课堂“减负增效”、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3.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化“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着力推动高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夯实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基础,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和高校“对标争先”建设。配合做好高职院校集中换届相关工作。联合省委组织部开展高校新进班子成员培训,组织全省高校党委组织部长专题培训,指导高校开展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队伍培训。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做好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4.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高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制度清单,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督查、考核,指导高校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做好民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调研指导工作。督促指导高校做好统战工作,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完善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成立省级教材委员会,全面规范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完善省学安委议事协调机制。制定教育系统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顿,继续推进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防暴力伤害和交通安全等专项教育。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行动。坚持“多病共防、人物环境同防”,抓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常见传染病防控和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保障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强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做好2022年普通高考等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工作。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认真执行委厅班子及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推动建立健全市、县教育工委工作机制。推进落实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建设。深化内部巡察并指导督促高校、直属单位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工作。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6.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增强县级政府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能力。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完善非义务教育学校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建立拨款、资助、收费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精准资助,完善学生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着力改善省属本科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全面完成高校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省属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开展高校基建、后勤、招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抓好绿色学校、节能减排、节水型高校、卫生厕所建设、外资利用等工作。加强内审制度建设,创新内审方式方法,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盘活干部资源,加大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关心关爱措施,健全干部考核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统一安排,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直属单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规范选人用人工作。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8.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工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贯彻《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金课”“移动课”等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用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建设一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建成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配齐建强高校思政工作“三支队伍”。
9.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组织实施《湖南省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各地各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加强学生游泳运动技能训练,丰富校园体育美育活动。组织全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及其他体育、艺术、国防教育竞赛活动。开展全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中期评估。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指导做好学生军训工作。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遴选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实验校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加强家庭教育。
10.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研究制定全省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童语同音”计划,提高全省普通话普及率。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全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推进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创新开展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三、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1.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导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实施好省政府“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指导各地盘活用好现有教育资源,主要通过购买学位、公办学校内部挖潜、公办学校改扩建、民办学校转公办等措施,确保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至95%以上,新建、扩建学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论证,慎重研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利益相关方的引导,防范风险隐患,稳妥有序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实施。加强芙蓉学校内涵建设,深入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稳步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工作,推进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从今年起组织122个县市区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强化结果运用。继续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督促指导各地落实新修订的《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健全义务教育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
12.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控缀保学和精准资助为重点,巩固“义务教育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农村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就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就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指导高校与中职学校加强涉农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教育振兴乡村取得较大进展。
13.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优化县域普惠性资源布局,增加城区普惠性资源,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园,加强村级幼儿园建设。开展游戏活动实验区和试点校建设,推进幼小衔接。启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县中对口帮扶工程、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探索推进多校划片招生模式。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扩大到校指标生分配比例。落实《湖南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开展公有主体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专项治理,引导督促公有教育资源回归公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水平。加强专门教育和专门学校建设。
14.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组织实施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举措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留湘回湘来湘暨“温暖三湘”线上线下系列招聘会。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推动组建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组织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开展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统计监测,做好就业状况跟踪调查。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四、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15.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的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推动高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完善修订平台、团队管理办法。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启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严格科研诚信管理。
16.深入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大力实施“楚怡行动”,启动14所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工作并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教集团(联盟),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力推动“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继续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职业本科教育,探索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本科专业试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探索开展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指导各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面向“三高四新”“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7.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编制《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独立学院转设。提高我省高校省内本科招生比例。做好我省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工作,谋划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推动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继续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支持相关高校申报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持续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谋划部署国家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完善研究生教育“一平台”“两工程”项目实施及管理办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动高校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
18.提高继续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引导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承担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和校外教学点管理制度,开展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检查。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持续开展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推介共享行动。研制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政策措施,实施老年大学行动计划,建好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在线平台。办好湖南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培育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1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抓好中央《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强化制度政策举措配套建设,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破五唯”,完善落实部门、厅内、地方、高校四套工作清单。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建设,立项支持一批试点高校,加强对试点市县和试点项目的跟踪督导,分批推出典型案例。加强“十不得、一严禁”违规事项监测和整改。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
20.引导民办教育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资金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大额资金流动监管。规范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流程,做好民办学校决策机构成员集中备案。开展民办教育政策法规培训,研制加强对民办学校全方位督导的文件,促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特色发展。
21.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出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开展多媒体教室攻坚行动和数字资源网络联校攻坚行动,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到班和数字资源网络联校农村地区全覆盖。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做大做强“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建设更高品质、更加丰富的思政教育大资源体系,打造全省覆盖面更广、全国影响力更大的大思政品牌。加快建设“智趣新课堂”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和“大国长技”职业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推进数字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教育信息系统和教育数据,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模块”。
22.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委厅机关法治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政务服务,推进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做好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产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深化依法治校,启动新一轮高等学校章程修订工作,部署创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完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推进法治教育,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学法考法,开展第七届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 等系列活动。
23.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组织开展2021年度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地督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组织实施2022年国家义务阶段学生语文、艺术、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围绕教育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教育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启动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做好第四轮职业教育评估工作。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
24.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支持高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和理工农医等专业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继续做好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规范未成年学生出国学习管理。组织高校申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开展管理干部培训,举办来华留学生中文大赛等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支持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稳妥有序推动境外办学。深化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加强港澳台学生招收和培养。
六、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25.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政策体系,出台高校、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准则处理办法。选树宣传教师典型,持续做好师德教育。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力度,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强化警示教育,探索建立师德违规案例指导制度。
26.着力推动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国培”“省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教师能力。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实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加快推进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申报推荐。做好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遴选和验收工作。
27.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保持全省公费师范生年度招生规模相对稳定,指导县市区合理申报招生计划,督促相关高校不断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以开展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大力加强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做好“三区”支教、“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工作。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28.完善教师管理与待遇保障。做好教师资格准入、认定等工作,推进教育类研究生和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落实《湖南省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促进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探索建立领导联系教师制度。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开展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做好第38个教师节庆祝工作。
此外,扎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督办、政务公开、应急管理、信息报送、机要保密、信访、计划生育、双拥、教育史志、群团建设、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 》
领学人:王敏武
学习时间:2022年3月29日
学习地点:体育部理论教室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官网
学习内容:
一、强化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1.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有关活动,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协同做好全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创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推进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优化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加强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打造一批中职思政“金课”。遴选一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思想政治课带头人,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中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最美中职班主任”推选、“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等系列活动。
二、稳中求进,完善现代职教体系
3.不断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力推进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推进中高职衔接五年制人才培养改革,持续开展中职公共基础课普测。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探索发展特色综合高中。
4.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条件标准,推动开展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发挥省级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不断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协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单招改革。
5.推动职业教育本科稳中有进。支持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的高职院校试办职业本科教育。遴选一批优质本科高校作为湖湘工匠培养基地,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培养“专升本”试点,扩大专本衔接培养规模。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内涵质量
6.全面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细化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落实工作专班与教育部、各市州县市区以及其他试点省份联系对接机制,确保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对职教高地重点任务建设成效、配套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推进“一市(校)一策”落实落细。
7.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启动14所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确保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办好楚怡智库、楚怡职教大讲堂、楚怡职教论坛,传承创新“楚怡”职业教育精神。在建设省级“双高、双优”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一批楚怡高水平学校、楚怡高水平专业群,遴选建设一批楚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8.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支持建设一批教学名师(大师)工作室,持续开展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育。完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制度,开展省级优秀教材遴选认定,培育一批国家规划教材。加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一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遴选和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9.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落实《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优化“三查三赛三评”制度,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开展增值评价。加强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机制研究,办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布中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等质量年度报告。
四、改革创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0.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根据“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增量调整的需求导向,优先设置一批服务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的前沿新兴专业,重点发展一批支撑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需求的紧缺专业。实施高职专业认证,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专业。
11.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县市区、企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技术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和技艺传承基地。鼓励校企培育一批产教融合领军人才和产业教授,协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12.推动校企双元育人。继续实施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共同打造一批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特色专业群。加强1+X证书开发试点工作,将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总结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经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推行多样化订单培养模式。
五、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13.提升继续教育供给能力。建好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在线平台。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支持建设一批社区学院。培育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建立继续教育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开展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检查。开展非学历教育领域问题专项整治、成人教育函授站备案工作。
14.提升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加快涉农专业建设,持续实施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技员等定向培养,鼓励职业学校参与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涉农课题研究、工艺改造、技术攻关等支持力度,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15.提升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支持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广泛开展技术研究与服务。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办好中非职业教育论坛,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海外学习中心建设,助力湘企湘品“走出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双向融合。鼓励职业院校承担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六、优化环境,努力凝聚发展合力
16.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动解决职业教育的难点堵点问题。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性政策,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做好中职专业备案和公示工作,持续推进中职学校阳光招生。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习管理,严守实习基本规范。
17.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重点选题策划推出主题宣传活动,挖掘一线好经验、好故事。办好全省职业教育宣传活动周,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加强《湖南教育·职教专刊》等宣传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持续做好信息报送和舆情应对工作,不断提升舆情应对能力。